邊交換邊實習可行嗎?中國實習現況與3點注意事項

去中國邊交換邊實習可行嗎?在中國實習要注意哪些事情?實際上到中國邊交換邊實習的人還不少,畢竟語言差距不大、沒有法規限制找工作,甚至有些人是因為打算未來留在中國工作。

我在北京交換的一學期,就同時在新媒體實習兩個多月,分享中國實習現況和三點我覺得在中國找實習要注意的事項(其實都是我自己犯過的錯誤…)。 (延伸閱讀:中國新媒體實習心得:文化差異有多大?實習能學到什麼?)

這篇文章講的是和大陸學生一樣,在他們常用的求職網站上投履歷、面試的實習。另外還有一種在暑假針對台灣學生的短期實習計畫,例如中國科協舉辦的玉山計畫、電電公會的崑山實習,計畫裡可能會包含交流活動,會安排住宿,需要支付費用,而且有些計畫是沒有支薪的,這種常被認為有統戰意味。

清華大學東南門外的清華科技園,實習下班時經過能看到晚霞照映在大樓玻璃帷幕,很漂亮。
清華大學東南門外的清華科技園,實習下班時經過能看到晚霞照映在大樓玻璃帷幕,很漂亮。

哪裡找實習?

  • 實習求職網站
  • 實習相關微信公眾號,例如:實習派、Hi實習、北京實習小師妹
  • 詢問學長姐,像是政大有北京校友會、上海校友會
實習僧網站介面
實習僧網站介面

薪水大哉問:實習薪水有多少?

大學生實習日薪大約人民幣80~150元,技術職位可以到150元以上,這是我在找職缺過程中觀察到的,相比台灣基本時薪台幣158元,在中國實習的薪水還是比較少一點。

面試時記得要問清楚對方說的是稅前還是稅後,這點很重要,因為中國的稅扣滿重的!實習生和正職的稅算法不同,正職拿的是工資,實習生算是勞務報酬,按照目前中國法律規定:勞務報酬所得,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,減除費用八百元;四千元以上的,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,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。適用比例稅率,稅率為百分之二十。

舉個例子,假設當月實習工資是1000元(以下說的都是人民幣),因為不超過4000元,所以免稅額是800元,剩下的部分要繳20%的稅。

(1000-800)*20%=40元

所以這個月得要繳40元的稅,實拿960元。

另外面試時還要問清楚公司有沒有食堂或餐費之類的福利,像是在北京外食價格滿貴的,外賣一餐也至少得將近人民幣20元,佔薪水比例不少,所以這點也得考慮到。

我覺得我是剛好在北京交換,能住在學校宿舍,早、晚餐也能在學校食堂吃,實習還能賺一點生活費,如果是外地學生,特別到北京實習,大概都是入不敷出,只能單純為了實習經歷而來。

我在實習期間幾乎每天午餐都吃外賣,中國外賣產業發達,用餐時間大門外有很多等待取餐的外送員。
我在實習期間幾乎每天午餐都吃外賣,中國外賣產業發達,用餐時間大門外有很多等待取餐的外送員。

看完殘酷的實習薪水現況,如果還想要找實習的話,我有以下三點建議:

一、想找實習得提前規劃時間

邊交換邊實習,加上到新環境通常會出去旅遊,貪心想都兼顧的前提就是要做好時間規劃,選課的時候最好先預留每周3天以上的時間給實習,因為上求職網站看看,就能發現中國很多實習都要求一周3天以上、實習3個月以上。

去交換一學期也才18周,可以在出發之前先準備好履歷、作品集,到交換的地方安置好宿舍,就開始找職缺、依照職缺調整履歷內容,實習時間才能長一點。

如果是九月秋季學期去交換的話,會遇到一周的十一長假,所以盡量先準備好,不要像我拖到十月多才面試,還好對方同意我只實習兩個多月。

我在九月底投遞履歷的紀錄
我在九月底投遞履歷的紀錄

二、履歷上記得寫大陸的手機號碼、Email

等人到了大陸再開始投履歷就好,因為履歷最好寫上大陸的手機號碼和Email,手機號碼得等人過去才能辦,加上投履歷之後,HR隨時會通知面試,我投的其中一個職缺,勤勞的HR在隔天一早就打給我做電話面試,所以太早投履歷也沒有意義。

至於Email,台灣人大多習慣使用Gmail,但盡量要申請一個不用翻牆的,例如163郵箱。用Gmail雖然一樣能收到信,但不是隨時都能順利翻牆,就別給自己找麻煩了!

這項也是我的犯錯之一,我一開始留給HR的是Gmail,他有寄報到信息給我,結果到公司報到那天,我用手機翻牆一直不成功,多花了一些時間。

搜狐媒體大樓

三、注意上班地點、交通方式

投履歷之前記得確認上班地點不會太遠,雖然地鐵很方便,但上下班時間會擠成沙丁魚,在早晚高峰時間搭公車、搭滴滴也會遇到嚴重塞車。

我在清華大學交換,找的實習在學校附近的中關村,都是直接騎腳踏車去上班,能自己控制交通時間,早上也能睡晚一點(笑)。每天不用擠地鐵擠公車,也不用花太多時間通勤,人生會愉快些!

中關村
中關村

在北京實習期間,我看到很多搭地鐵上下班的同事都不會帶包包,他們習慣穿外套、把手機鑰匙放在口袋,這樣過安檢的時候,只需要人走過安檢門就可以,排隊速度會比較快,這算是因應擁擠的地鐵產生的習慣吧。

歡迎參考Chailyn的交換學生和實習心得系列文章:

Facebook留言

發佈留言